《大学生挫折管理(天河)》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大学生挫折管理》作为特色选修课程开设于2015-2016学年第二个学期,至今已经4年有余,累计授课人数超过1400人,已经有较为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课程根据挫折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由浅到深的序列,剖析了挫折对人生的影响、挫折的含义、挫折反应及发生机制、挫折的发展变化机制、挫折防御和应对机制、挫折社会学原理分析、挫折与健康、AQ培养及情绪管理八大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提高受挫阈值,实现健康成长。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科学、有效,目的明确,课程定位准确,课程教学手段先进,含案例教学、多媒体一体式教学等形式。本课程通过解读案例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EQ和AQ,学生反响热烈。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本课程组教学、设计、技术等人员配置齐全,结构合理,教学队伍既有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教师队伍由8人组成,其中教授1人,讲师7人,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三级心理咨询师2人,全部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 该项目配置了4名课程主讲,课程设计1人,指导设计1人,课程辅导1人,技术人员1人,实现技术支持和支持服务,确保课程建设有效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三、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每学期18个学时,1个学分。各单元知识点和教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与方法 教学活动与评价 学时 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了解挫折管理的可行性、必要性,掌握鲶鱼效应、青蛙效应现象,掌握从生活总抽离出挫折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 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入手,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教学活动:小组分析生活中的挫折现象,了解挫折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2 挫折的含义及发生机制 了解挫折的概念几发生机制,掌握影响挫折的五大要素,并能实例分析 理论分析“需要—动机—行动—目标”的奋斗历程及形成挫折的三个重要因素。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三个要素,完成任务卡1。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2 挫折反应 掌握挫折事件引起人的各种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及行为反应。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例练习,掌握相对应的知识点。 教学活动:问题导向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卡2。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2 挫折防御和应对 了解社会学习理论,掌握三个挫折防御机制,学会正确把握挫折应对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例练习,掌握相对应的知识点。 教学活动:设计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卡3。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2 挫折发生发展原理分析 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内容,熟练掌握意识层次分析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例练习,掌握相对应的知识点。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卡4。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4 挫折社会学原理分析 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熟悉动机分析技能 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开展需求层次分析,把挫折放到需求根源中探讨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卡5。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2 AQ培养 了解AQ的概念和四大因素,能够利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 情景模拟,解读AQ的四大因素。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卡6。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2 情绪管理 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调节情绪、提升情商的方法 理论授课和情商测验,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卡7。 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高,评价良好。 2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采用面授配合案例分析的方式,后期尝试开展混合式教学,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意识。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30分,期末开放式考核70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所有的思考题、论述题、讨论题均没有任何标准答案。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大学生挫折管理》.钟向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