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主要目标 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1)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经典作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 (2)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2、 能力目标 (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 (2)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辨识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掌握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2) 具有热本专业,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3)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4) 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 (二) 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 序号 教学单元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课时 1 文学欣赏概述 本章为概论,主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文学欣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学的功能、中国文学史的简单梳理等等。 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素及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分析。 6 2 中国经典诗歌、小说、散文欣赏 掌握选讲作品的内容,作品风格特色。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感悟作家的主体性和作品的思想艺术性。 能够利用所学欣赏方法对同类作品进行有效分析,背诵选讲诗歌。 20 3 中国经典戏曲欣赏 了解元杂剧、明清戏剧及现代话剧产生的背景,熟悉代表作品的作家创作生平及作品内容、风格。 能够对选讲作品进行熟练阐述,并对同时代作品进行有效分析解读。 10 4 欧美、亚洲文学欣赏 掌握欧美及亚洲地区不同文学体裁的经典著作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作品特色。 能够熟练阐述选讲作品的风格特色、简介作家生平,并对同类作品进行初步解读。 18 5 影视、网络文学欣赏 了解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影视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作品特色。 掌握选讲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熟练阐释,掌握影视文学的欣赏方法。 8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一)授课教师:崔淑琴 (二) 授课对象:18文秘1、2班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一) 课程类型:B类 (二) 学时学分:64学时、3.5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一)教学组织与方法 (1)教学组织模式 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教学做”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思路、教方法,通过朗诵、演示或情景回放,或让学生实际扮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老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将基本理论、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交给学生,达到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模拟练习、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二)课程资源 (1)实验实训条件要求 相应的情景及文本欣赏资源。 (2)师资要求 具备相应的课程教学岗位资质,相应的专业教育背景与服务工作经验,能够不断进行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改革创新能力。 (3)网络教学资源 (4)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在网上学习。 (5)有自编习题集,试题库,学生可以在课外据此自行练习或测试。 (三)教材选用及参考文献 1、教材选用 崔为英、谌艺榕、李海英《文学欣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 2、参考文献 彭雪华《文学欣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187968) 孙昕光《文学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职高专《文学欣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还从网上和期刊杂志上查找最新的相关资料,作为“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考核方法 主要采用形成性(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形成性考核包括,教学做一体化活动中小组协作表现考核,日常教学实习活动完成情况考核;出勤率、作业完成、课堂发言、活动参与度情况考核,其中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考核(含完成实习实训任务情况、小组协作成果、考证情况等等)占50%,作业出勤率、课堂发言等占课程考核10%,期终考核占40%。